多元地域讓小說的主題更為豐富,同時,在長名單中占據四席的拉美地區作家,在剛剛公布的短名單中仍舊占據著兩個席位,近些年來拉美文學作品在國際文學獎上所受到的關注與好評,也讓不少讀者期待拉美文學即將迎來第二次爆炸繁榮的階段。


在入圍短名單的拉美作家中,塞爾瓦·阿爾馬達 (Selva Almada)是近四年來第四位入圍短名單的阿根廷作家,與之前入圍的阿根廷作家不同,阿爾馬達的小說《不止一條河流》(Not a River)并沒有使用魔幻與傳說故事結合的敘事方式,而是講述了三個男子在外出釣魚時回憶往事所激發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在拉美文壇,阿爾馬達被認為是繼承了??思{等意識流作家風格的創作者,這部小說也是阿爾馬達三部曲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說名稱《不止一條河流》不僅隱喻了三個男子在河畔釣魚時將會發生的故事,這本書的譯者安妮·麥克德莫特還表示,作者使用了非常具有流動性的句式,“換行和不使用章節劃分的寫作方式使文本本身呈河流狀,其短句像海岸上的波浪一樣拍打著寂靜?!?


圖片

圖源:國際布克獎官網。


而入圍短名單的另一位拉美作家是來自巴西的伊塔馬爾·維埃拉·儒尼奧爾(Itamar Vieira Junior),他的小說《歪犁》(Crooked Plow)講述的故事則與巴西歷史有著緊密關聯。這本小說于2018年在巴西出版,故事有著明顯的拉美風格——一位貧困鄉間的兩個女孩無意中發現了床底藏著一把古老而神秘的刀刃的秘密,在玩耍中,姐姐不小心用刀子割掉了妹妹的舌頭,由此,兩個姐妹的生命產生了一種必然的言語上的聯系。被割掉舌頭的妹妹意味著巴西被剝削地區中無法言說任何不公的底層人民,小說則通過通靈、民俗和現實主義的歷史還原寫法,以虛幻和真實結合的方式,在具有哥特色彩的敘事中讓讀者感受到曾經拉美地區被剝削人民生活的壓迫感。


德國作家燕妮·埃彭貝克(Jenny Erpenbeck)作為多次入圍過布克獎的作家,在歐洲文壇一直有很高的聲譽。她的作品幾乎都以時間為主題,具有濃烈的史詩感。今年入圍的小說《凱洛斯》(Kairos)更加聚焦時間中的浪漫化和意識形態問題,小說以東德劇變為背景,以一對戀人的故事來講述主體記憶被塑造的方式,以及個人生命時間與歷史時間之間的矛盾與關聯。

瑞典作家伊亞·根伯格 (Ia Genberg)的作品《細節》(The Details)和荷蘭作家簡特·波斯圖馬(Jente Posthuma)的《我寧愿不去想什么》( What I’d Rather Not Think About)也作為歐洲文學代表入圍。兩部小說都從微小的個體生活經歷著手,《細節》具有更加沉淀的傳統文學氣質,講述了一位高燒的婦女躺在床上,回憶往昔閱讀的書籍、情書以及與之相關的記憶。而《我寧愿不去想什么》則探索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情感紐帶,故事講述了一位雙胞胎妹妹回憶自己的哥哥如何在男性社會中迷失并最終自殺的事情,小說不僅觸及了家庭生活的基本情感,也涉及到當今社會的性別問題以及自我如何在社會固有的性別權力中對抗的話題。


本次入圍短名單的作家中,韓國作家黃皙暎是唯一的亞洲面孔。他的小說《Mater 2-10》所涉及的同樣是在世界范圍內很受關注的半島問題。500余頁的篇幅令這本書成為了本次短名單小說中最厚的一部作品,其敘事的時間跨度也非常宏大,從日本殖民時期一直到韓國光復時期,涉及一個韓國鐵路工人家庭三代人的歷史,其核心則是借此體現韓國現代社會的變遷,以及借助故事中人們渴望重新建立一條南北連通的鐵路的方式,來表達民眾對朝鮮半島和平社會的期待。


在入圍短名單公布后,評委會主席兼廣播員埃莉諾·瓦赫特爾表示6本入圍的書籍體現了世界各地的人們需要面對的不同困境,這些書中蘊藏著積極和樂觀,但同時也非常尖銳地反映了人們所面對的種族主義和種族壓迫、全球的暴力問題以及生態環境問題等嚴峻的現實狀況。


參考鏈接:

https://thebookerprizes.com/the-booker-library/prize-years/international/2024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apr/09/six-implicitly-optimistic-novels-make-the-international-booker-prize-shortlist


編譯/宮子

編輯/張婷

校對/朱名湉